首页 部门简介 规章制度 治安动态 政策法规 服务指南 安全教育 通知通告 公告公示

    为了确保我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和谐校园。根据昆明市公安局昆公经文保发【2011】33号、35号文件,为严厉打击整治盗窃违法犯罪活动,市公安局自2011年4月1日---6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盗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为了贯彻落实好市公安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1. 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加强对专项行动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学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副院长聂建任组长,保卫处李海平任副组长,保卫处全体人员、各教学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我院专项行动整治工作办公室设在保卫处。

  1. 全力以赴,确保重要部位的安全

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中,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严防重特大盗窃事件的发生,做到多媒体教室、办公室等人去关门、关窗、断电断水,做好重点、要害部位:网络中心、图书馆的防盗工作,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加强保卫力量,加强巡逻力度,确保公私财产安全。

  1.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教学院系以开班会的形式,以专项行动整治为主题,积极向师生宣传公安机关专项行动精神,宣传昆明市公安局发布的《关于对举报盗抢电动车、摩托车、汽车、入室盗窃等违法犯罪线索进行奖励的通告,全警动员,在学院校园网、宣传栏、保卫处网站、各学生公寓宣传栏等处上传、张贴宣传内容,利用校园广播连续、反复播放专项行动内容,发动职工群众、师生积极为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宣传好安全须知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警惕。

  1. 采取措施,强化防控

保卫处加强对校园内多发案区域的巡逻守护工作,一是针对球场,学生打球期间,大部分学生将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放在球场边,易造成被偷情况,保卫处将实行定时不定时进行巡逻、布控、守候。二是针对食堂等公共部位易发生手机等物品被盗现象,保卫处在学生上、下课打饭高峰时段加强武装巡逻力度,进行蹲点、守候,力争捕捉现行。建议在校园公共区域球场、食堂加装高清摄像机,做到人防、技防相结合。三是针对钟灵楼、怀恕楼前无人看守的自行车棚进行便衣守候,加强巡逻力度。四是对校园区域内未在保管站和车棚内乱停乱放的电动车、自行车等加大清理力度,给犯罪份子无可趁之机,杜绝盗窃案件的发生。针对第四点,保卫处建议建一个车辆保管站,现在的保管站远远不能满足于我院师生车辆停放。

五、加强门卫管理工作,确实做好登记制度

我院的门卫是外来人员进出的重要关口,是治安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保卫处要切实加强我校出入口的管理工作,严格做好外来车辆在底数清、情况、问清事由的情况下,做好以证换证工作,切实加强全院师生凭一卡通刷卡准入制度,食堂店铺等工作人员凭临时出入证进出校门,未佩戴证件的,核实清楚身份后方可进校,加大对出入校门物品检查登记制度,无后勤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出具的放行条,一切物品一律不放行,对外来可疑人员要加强盘查工作,防止不法人员进入我校作案。

  1. 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交流

为了有效的做好各项防范工作,保卫处要积极向各教学院系、职能部门进行沟通、交流、指导和帮助解决在防范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问题较多的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切实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指导督查,切实整改不安全隐患,切实提高我校的安全防控能力。

  1. 认真做好情报信息搜集上报工作

在专项行动期间,学院各部门要将开展专项行动的工作情况于每月15日或29日前以书面形式或电子版报保卫处治安科,政保科要将每日师生报警或反映的治安、刑事案件认真登记、梳理,汇各部门所报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学院领导和上级公安机关,提供线索破案和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及时上报上级公安机关和辖区公安机关。

 

                                                                                                                                                                                                                                                                             学院保卫处

                                                                                                                                                                                                                                                                      2011年4月17日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